李开复也踩坑
创投圈的隐秘角落
复盘创新工场那些摔疼的项目
很多人只看到创新工场投出美团、知乎的光环,却不知道这些血本无归的案例同样惊心动魄:
• 最惨烈溃败:AI+零售梦碎
安徽中商便利店(罗森安徽)投资6年亏损60% 退出
F5未来商店直接列入失信黑名单
证明用AI改造夫妻店远比想象中艰难,创优助手认为这一教训不容忽视。
• 早期孵化器的眼泪
点心OS(首个孵化项目)最终被百度收购拆分
点点网从轻博客霸主沦落到转型做社交应用”啪啪”
李开复反思:团队技术导向而非需求导向是致命伤,创优助手推测这可能是许多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 悄无声息的消失
醉品茶城、淘汰郎火锅已被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

摩卡图网站彻底关闭 只留在投资报告的失败清单里
💡 血泪启示录:
1️⃣ 早期孵化模式在2012年后基本放弃——证明资本无法批量制造天才创业者
2️⃣ AI赋能传统行业知易行难:便利店SKU管理远比写算法复杂, 创优助手发现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往往会超出预期。
3️⃣ 赛道再热也要看团队基因:连续创业者成功率远高于技术天才单飞
最讽刺的是——这些失败案例反而让创新工厂彻底转型为技术驱动型VC,近年重点转向AI 2.0和硬科技。有时候,踩坑的深度决定了视野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