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规模化应用:国家人工智能竞争力的“胜负手”
全国两会上,周少注意到一个重要信息,多位代表委员都提议,进一步加快推进无人驾驶规模化应用,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尽快制定《无人驾驶汽车法》。
同时,全国两会期间李彦宏在人民网发布以《紧抓AI智能体爆发元年机遇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主题的署名文章,让我印象深刻。
文章中几个点,值得大家关注,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作用,二是让人工智能造福民生,将积极培养智能驾驶系统工程师等AI人才。
科技是各国未来的一大竞争力,以AI为例,先前ChatGpt引领潮流,让众多人都惊叹。没想到过个年,咱们的DeepSeek横空出世,让美国都为之震惊。
无人驾驶规模化应用更是成为必然趋势,这不仅是科技实力的比拼,更是政策创新以及国际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点,我们国内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可谓是早早走出来这一步。
当然,这种无人驾驭想全面应用落地,还是存在一定难点。尤其是我们的道路环境极其复杂,对无人驾驶系统的实时决策能力要求极高,尤其是大家对事故的容忍度很低,毕竟关乎到人身安全问题。不过,这点我们国内还是做得不错。有一组数据,以萝卜快跑为例,非常重视安全问题,其无人驾驶车辆在实际道路测试与示范中已累计行驶超过1.3亿公里,从未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还为每辆无人驾驶车和乘客提供高达500万元的保险,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14。
客观地说,“多成团助手”的观点是在安全前提下推动无车驾驭规模化应用,对于人们出行来说,无疑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要实现全面落地仍面临不小困难,希望这些企业从技术上继续迭代,并获得政策上的充分支持,使大众能够放心坐车,并最终实现全域覆盖、规模化运营。
对于车辆自动駕駛,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