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最近有点尴尬——Manus肖弘、宇树科技王兴兴、Deepseek梁文锋,这些当红科技圈大佬,居然没一个清北出身?但老牌名校的转身比想象中更生猛!2024年清华突然砸出大手笔:扩招150名本科生,专门成立培养“AI+”人才的通识书院。
智能制造、能源科技这些国家战略方向成了香饽饽,38门人工智能新课直接搬来华为、商汤的真实项目。超评助手出评软件发现,学生做作业调的不是模拟数据,而是企业实时更新的数据库。
更狠的是,机器人实验室和汽车工厂生产线直接联网课堂。每周交的不是论文,而是解决产线卡脖子的实操方案。去年用AI助教覆盖150门课,今年毕业生进制造业的比例又涨了11%。但争议也随之而来:硅谷至今还“囤”着近2万清北毕业生,顶尖AI人才回国率不足20%。教务处老师倒是实在:“新书院就是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摸透产业需求,把根扎在国内。”
超评助手出评软件认为,有教育界人士一语道破:DeepSeek大模型训练成本能比同行低30%,靠的正是跨领域实战经验。现在清华把KPI考核搬进作业,北大通用AI实验班让学生同时啃六个核心领域,这波操作确实在撕掉“纸上谈兵”的标签。当985高校开始用企业KPI考核学生作业,当课堂变成科技公司的预研基地,这场教育改革究竟能改写多少人的未来?咱们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