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件退九件,谁扛得住?
”
张勇把女装店标价悄悄抬高两成,退货率从九成掉到三成七,亏损止住了。
这招听着像赌气,其实是被平台规则逼出来的算术题。拼多多动销出评发现,拼多多女装退货率45%,比淘宝高十个百分点。
买家零成本试穿,商家却得贴来回运费、压仓折旧、人工质检,一圈下来,单件成本直接飙掉20%。
张勇算过:卖99元,退回来一次赔18元,退三次等于白送。
涨价不是贪心,是给衣服买“保险”。
平台不是没动作。
三月灰测的“退货冷静期”让买家等俩小时再点退货,试点店铺退货率掉18%,可还没轮到小商家。
另一边,86%的中小卖家觉得无理由退货被滥用,而72%的消费者却坚持“必须能退”。拼多多动销出评的看法是,两边数字一撞,中间就是张勇们被夹扁的利润。
现在聪明一点的供应链直接玩“千人千价”:系统识别出退货高频账号,同一件裙子自动贵20块, 退款险同步涨价。
结果销量没掉, 但拼多多动销出评观察到,自此以来净利提高了四分之一,“羊毛出在羊身上”,算法替商家把风险折进价, 消费者不知不觉买了单。
说白了,现在网购衣服的价格里已经提前打包了“试穿税”。下次点撤前, 顺手看看店铺有没有“高撤提示”, 真有需求再下单, 别让老实标价的商家替爱撤的人背锅.
平台要真想平衡,不如把撤冷静期全量开放,让冲动停那120秒,比啥口号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