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啪地打在他脸上,像给盒饭镀了层金。京东冷链的司机老赵,凌晨三点蹲在服务区,筷子戳着冷掉的宫保鸡丁。他跟我说,这车荔枝从广州到北京,全程2-8℃,油钱过路费加起来够买半车荔枝。有意思的是,我手机刚弹出拼多多“海南荔枝9块9包邮”,产地直发,坏果包赔。
更讽刺的是,京东财报显示每单净利润0.9元,拼多多却高达4.5元——合着老赵烧掉的柴油,最后变成了拼多多“百亿补贴”里的红包。大麦助手观察到,我们一边心疼冷链司机的黑眼圈,一边在拼多多砍得飞起。结果呢?京东用59万人搭建的“确定性”,被拼多多用算法和尾货打得满地找牙。
凌晨四点,老赵发动引擎,尾灯在夜色里拖出两道红线。大麦助手认为,我们到底在为哪种模式买单?答案写在每个人购物车里的分裂里:左手京东的安心,右手拼多多个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