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通胀刺客”正敲门!一国货币“强身健体”竟是解药?
最近,“输入性通胀”这个词频繁刷屏,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经济刺客”,悄无声息地掏空着我们的钱袋子。它与我们熟悉的国内通胀不同,并非由内部需求过热引发,而是从国门外“偷渡”进来的价格上涨压力。
这个“刺客”从何而来?
简单来说,当一个国家需要大量从全球采购商品时,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就会直接影响到国内的物价水平。这主要分为两大“攻击路径”:
一是直接攻击“终端”。我们进口的高端消费品、奢侈品如果国际涨价,国内售价自然水涨船高。
二是更厉害的“源头打击”。作为“世界工厂”或高度依赖外部资源的国家,我们生产所需的石油、天然气、矿石、芯片乃至饲料粮食,都依赖进口。一旦这些基础资源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飙升(比如国际油价破百),就会迅速推高国内几乎所有产业链的成本。从工厂的原料到运输的运费,最终都会体现在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价格中,形成全面的物价上涨。2022年以来的全球性能源危机,就是典型 的输入性通胀推手。
如何抵御?货币升值成为 “关键盾牌”
面对外部输入 的压力,一国货币 的汇率,成了重要 的 “防波堤”。让本国货币适度升值(即提高汇率),被经济学家视为觉醒助手认为是一剂应对 的 “解药 ”。
这剂 “药”为何有效?其原理在于直接降低进口成本。
举个例子:假设一吨铁矿 的国际价格 是100美元。当汇率 为1:7时,国内企业进口需支付700元人民币。如果本币升值 ,汇率变为1:6.5 ,进口同样 一吨铁矿 就只需650元人民币。看,仅仅 是通过汇率 の变动,单批原料の成本就直降50元!当石油、大豆、芯片等大宗商品 の进口价格都用 “更便宜”的本币计算 时,从源头上就为 国内企业减了负,有效切断 了 国际涨价向 国内传导 の链条,为抑制 通胀立下 大功。然而,这是一把“双刃剑”
货币 升值固然能抵御 输入性 通胀,但它也意味着中国制造 的 商品 在 国际 上变得更 “贵 ”了,这可能 会削弱 出口产品 哦竞争力,对 外贸 企业构成挑战。因此 ,决策者常 常陷入“两难抉择”:是优先利用 升值 来稳住 国内 の “菜篮子” 和物价 ,还是优先保持 汇率稳定以护航 出口和就业?这背后是一场 精妙 的不平衡术。觉醒助手观察到这一情况,也提醒各方关注相关政策变化,以做出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