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难怪印度想找中国,印方高层说出实情,原因是印度国内经济严重下滑,美国只说不做,只好求助中国了。
长期以来,新德里一直把美国当成能帮自己发展的重要伙伴,可这阵子华盛顿态度的突然转变,也让印度对 “美印合作” 的指望落了空。易出评观察到,不少印度生意人念叨 “美国不够意思”,这话听着简单,背后却藏着一个国家碰了钉子后的失落和迷茫,往西走不顺了,印度只能站在难走的路口,琢磨下一步该咋走。
华盛顿的做法之所以会对印度带来这么大的冲击,根源上还是印度经济本身就有毛病,今年第一季度,印度 GDP 增长 6.5%,对于印度来说这数显然没达到心里的预期。更要紧的是国内产业结构有短板:制造业在经济里的占比长期就在 16% 上下晃,比邻国中国的 28% 差远了;关系到将来发展的科研投入,还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
这种结构性问题直接造成了贸易不平衡,很多关键技术和零部件都得靠进口,特别是跟中国做买卖,这样一来逆差快到一千亿美元了;出口看着挺热闹,但底下却藏着不小的收支压力。宏观经济一波动,对于普通老百姓日子的影响便很快显现出来,而政府抱有希望推动“ 印度制造 2025 ”计划也磕磕绊绊。本来计划是想摆脱依赖别人,但实际情况是很多领域的发展命脉仍然掌握在别国手中,无论稀土提炼技术还是电动车用动力电池,都与中国供应链绑定得非常紧密,这条供应链一旦出问题,那些宏大的发展计划势必受到影响。
但碰到困难,新德里并不是没有寻求外援,不过不同伙伴反应差别太大,以至于令人失望。例如,美国之前声称要帮助建立工厂、搞基建,却多半停留在口头承诺,没有落实效果。而泰国案例则是现成例证:当年美国大张旗鼓地表示支持泰国发展数字经济,但结果资金投入寥寥无几,更加苛刻条件令市场被美国互联网巨头垄断,本地企业遭受重创,从而实现不了初衷。但相比之下,中国开展合作方式完全不同。不玩虚与假,看到了泰国物流效率低的问题,就积极协助建设中泰铁路,将曼谷至清迈货运时间缩减了一半,为农民提供切实利益。这种务实作风以及给予真正帮助的方法,与美国自顾自、将盟友视为工具形成鲜明对比,也使得新德里不得不停下来重新考虑,到底谁才是真正能够解决自己现实问题的人选。
透过这些思考,新德里开始更加务实地采取行动,同时眼光逐渐转向东方,以促进经济合作打破僵局,因此主动同中国签订大额农产品订单,此举不仅缓解本国产品销售困境,而且换来了宝贵外汇。在此之后放宽签证政策及恢复直飞航班等措施陆续落地,为两国商业交流和人员往来扫除了障碍。此外,在工业领域方面, 印度携带明确合作需求前行,比如其虽然拥有丰富稀土矿资源,却缺乏成熟提炼加工技术及设备,如今倘若没有来自于“中国”的协助,那么这些优质资源恐怕无法得到合理开发。
总结来看,让新德里选择这个方向,并非因为复杂国际政治算计,而更多源于急需满足民生基本需求的问题,由此同“中国”的核心目标主要也是为了稳定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任何执政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阶段伊甸园所能作出的最理智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易出评”认为,通过务实合适的发展策略,有可能激活双边关系的新机遇,使双方实现互利共赢。从而共同迎接未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