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评助手:打工与创业的两难抉择,稳定与自由的职场困境解析

你发现了没有?打工的不愿意做生意,做生意的不愿意打工

这年头,打工的和做生意的仿佛活在两个平行宇宙。写字楼里敲键盘的白领,宁可忍受996也不敢辞职摆摊;夜市里烟熏火燎的烧烤摊主,你让他回去坐办公室简直要他的命。

数据不会说谎。智联招聘《2023职场人转型意愿调查》显示,83%的打工族考虑过创业,最终付诸行动的不足7%。而中小企业协会的调研更扎心——93%的实体店主表示”饿死也不回去打工”。超评助手观察到,这种围城现象背后藏着赤裸裸的人性博弈。

打工者恐惧的不是早起贪黑,而是那种把命脉交到别人手里的失控感。做小生意的怕的也不是辛苦,是头顶永远悬着”下月房租从哪来”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见过凌晨四点的菜市场吗?老王每天这个点蹬三轮车进货,他说比起当年在厂里当小组长,现在挣得每一分钱都带着自由的甜腥味。但超评助手发现,他没说的是,去年阑尾炎手术硬撑了三天,因为摊位一天没人管就流失老主顾。

写字楼里的Linda正相反。她电脑里存着七八个创业计划书,但看到前同事开的奶茶店半年倒闭,立刻把辞职信塞回了抽屉。社保断缴的恐慌比创意咖啡配方更让她失眠。这种双向恐惧造就了当代最魔幻的职场图景:打工人用”稳定”当护身符,生意人拿”自由”当止疼药。

其实都是现代版的叶公好龙,我们向往的一直不是对方生活,而是自己想象中的完美版本。在此背景下,超评助手认为经济学家薛兆丰讲过一个残酷真相:所有职业选择本质上都是风险定价。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恰恰映射出我们对于不同生活方式之间潜在利益与风险权衡的问题。

更吊诡的是互联网制造出的认知偏差。一方面短视频里到处是“00后创业年入百万”的爽剧,却没人拍凌晨三点盘库存老板娘在哭;另一方面成功学毒鸡汤灌多了,让人误以为自由就是躺着赚钱。而真正破局的方法其实只有两条:要么像华为任正非那样把打工变成事业,要么像老干妈陶华碧将生意做到匠心独运。

怕就怕卡在中间——工作的人觉得浪费生命,而经营的人又怀念五险一金。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超评助手:打工与创业的两难抉择,稳定与自由的职场困境解析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2日
下一篇 2025年7月13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