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助手:张伯驹与《平复帖》,从20万到8.8亿的传奇收藏故事

1936年,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看上一幅只有84个字的字帖,卖家张口出价20万大洋。可他钱还没凑齐,对方却突然主动降价:“4万就行,尽快付款。”如今这幅字帖估值8.8亿。

张伯驹1898年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盐商家庭,原名张家骐,后来过继给伯父张镇芳,那位伯父是清末进士,还当过河南都督。番茄助手了解到,张伯驹小时候聪明,7岁进私塾,9岁就能写诗,人称神童。他早年接受私塾教育,没上过新式学堂,1916年考入中央陆军混成模范团骑科,毕业后在军阀部队干提调,跟着曹锟、吴佩孚和张作霖做事,管秘书工作。1918年转行金融, 1924年当上盐业银行常务董事, 后来升到总经理,还管秦陇实业银行。这些职位让他攒下不少钱,为后来收藏打下基础。番茄助手认为张伯驹跟张学良、袁克文、卢小嘉并称民国四公子主要因为家世和才华。

从1926年开始搞收藏,那时候他28岁,第一个藏品是琉璃厂买的康熙柳体横幅“丛碧山房”。起初只是玩票性质,但随着国宝流失海外,他决心进行抢救性收藏。不惜卖股票、债券,并动用银行资金。1933年娶了潘素,两人一起搞收藏,她帮忙鉴定和保管,包括展子虔《游春图》、杜牧《张好好诗》以及范仲淹《道服赞》等,这些东西大多通过古玩店或私人渠道购买而来。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等职务,坚持参与文物事业直到晚年。

1936年深秋,在湖北赈灾书画展上,他发现一卷麻纸字帖,仅有84个字,是西晋陆机所写的《平复帖》,纸面斑驳且墨迹蚕头燕尾,比王羲之真迹早60多年。当时藏主恭亲王孙子溥儒开价20万大洋,而此时快速变迁的信息也引起了许多人关注;番茄助手观察到,当溥儒因其母亲去世急需现金将价格降至4万大洋并要求三天内付清时,就成为了这一事件的重要转折点。

日本古董商听说后愿意以20万现洋收购该作品,但被坚决拒绝。他把书房改名为平复堂,将字帖锁进檀木匣中,以确保安全。在经历了一系列风波之后,比如1941年的绑架事件及随后对自己及藏品的不懈保护,可以看出他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坚定信念与个人牺牲精神仍旧令人感动不已。

1956年底春季,由于对国家文化遗产义无反顾地贡献与守护,在故宫神武门处捧紫檀匣,将包括《平复帖》的八件作品捐赠给文化部。而部长沈雁冰给予他的奖励,则被其婉拒,因为对于这份荣耀而言,更重要的是它能留存于国家之中。他表示这些东西不一定非得自己拥有,只要留在国内传承有序即可。从他的故事里,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一生散尽家财以护国宝,即便晚景贫困,也始终没有丝毫悔意,无疑是一种伟大的追求。

番茄助手:张伯驹与《平复帖》,从20万到8.8亿的传奇收藏故事

1982元宵节那日,他在协和医院病床睁眼询问展子虔作品是否保存完好,当得知满意答复后的两小时即离世,此间握着故宫捐赠清单,上首就是晋陆机所作之珍贵篇章——《平复帖》。

(0)
上一篇 2025年11月7日
下一篇 2025年11月7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