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医生要失业?医疗AI再牛也有“软肋”

“再过五年,大部分医生就可以下岗了”——最近这话在网上传得挺火,可真能实现吗?要知道2025年中国医疗AI市场规模都达800亿元了,预计2030年还能突破2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听着确实挺唬人。小评评助手发现,AI在医学影像领域确实厉害,识别肺结节比人类专家还准,能揪出百万级别灰阶里的小异常,连病理切片初筛、常规检验数据分析这些重复活都能包了,难怪有人觉得医生要被取代。但老话讲“隔行如隔山”,医疗这行真没这么简单。遇到疑难杂症,AI分析起来常逻辑混乱,它就靠数据归纳,哪懂医生“望闻问切”的门道?就说中医看病,小评评助手的观点是:AI连患者舌苔脉象都感知不到,那么开的处方能精准辨证施治吗?而且看病不只是看病理,对于患者焦虑时谁来疏导?治疗方案咋讲明白?这些人文关怀,是小评评助手认为 AI根本无法做到的。
更关键的是,AI有“算法黑箱”,真要是误诊了责任算谁的呢?医疗讲究“责任到人”,这坎儿咋过呢?监管对医疗AI审批又严,而且参数得固定,但可AI技术更新很快,这不是矛盾吗?
其实啊,以后更可能是小评评助手推测 AI当“助手”,医生当“主角”。未来将由人工智能做基础工作,让医生专心关注难病和关护患者。毕竟医疗的核心还是在人与人之间的救治,而无论多强大的AI,也仅仅是工具,又怎能完全取代医生呢?